虞美人
楚汉相争,西楚霸王兵败乌江,听四面楚歌,自知难以突出重围,便劝所爱虞姬另寻生路。
虞姬执意追随,拔剑自刎,香销玉殒。虞姬血染之地,长出了一种鲜红的花,后人把这种花称作“虞美人”。
后人钦佩美人虞姬节烈可嘉,创制词曲,就常以“虞美人”三字作为曲名,诉一缕衷肠。
“虞美人”因以为名,
逐渐演化为词牌名。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人们的愁思,虽然内涵各异,却都可以具有“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那样的外部形态。
刘禹锡“水流无限似侬愁”,稍嫌直率;秦观“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则又说得过尽,反而削弱了感人的力量。
虞美人
纳兰性德
曲阑深处重相见,匀泪偎人颤。
凄凉别后两应同,最是不胜清怨月明中。
半生已分孤眠过,山枕檀痕涴。
忆来何事最销魂,第一折枝花样画罗裙。
读来摇心动魄,
凄清幽怨到让人不堪承受。
李煜“画堂南畔见,
一向偎人颤”,
同样的生动传神。
虞美人·听雨
蒋捷
少年听雨歌楼上。
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
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
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
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人生阶段的不同境遇,
不同况味的不同感受。
通过时空的跳跃,
依次推出了三幅“听雨”的画面,
而将一生的悲欢歌哭渗透其中。
看似大彻大悟、超然出世,
事实上依然解脱不了,
世事难忘——国事难忘,
家事难忘。
虞美人
晏几道
小梅枝上东君信。
雪后花期近。南枝开尽北枝开。
长被陇头游子、寄春来。
年年衣袖年年泪。
总为今朝意。问谁同是忆花人。
赚得小鸿眉黛、也低颦。
梅花报春,
也寄相思。
每年到了梅花将开的时节,
总要让人因相思而泪满襟袖。
看来,
同样的苦恼,
为数不少啊!
虞美人
秦观
碧桃天上栽和露。
不是凡花数。乱山深处水潆回。
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
轻寒细雨情何限。
不道春难管。为君沉醉又何妨。
只怕酒醒时候、断人肠。
咏物伤春,
词在所咏的仙桃身上,
寄托了作者的高洁品格和坎坷的身世遭际,
表现了怀才而为世弃,
高洁而遭人谤的尤怨,
以及对年华流逝,
青春难驻的无可奈何情绪。
于虚处传神,
极富风致情韵。
虞美人·赋虞美人草
辛弃疾
当年得意如芳草。
日日春风好。拔山力尽忽悲歌。
饮罢虞兮从此、奈君何。
人间不识精诚苦。
贪看青青舞。蓦然敛袂却亭亭。
怕是曲中犹带、楚歌声。
听到虞美人曲,
就应拍而舞,
千载之下,
犹见其对项羽的精诚,
世人不理解这一点,
只是“贪看青青舞”,
则辜负了虞美人的一片苦心。
虞美人·宜州见梅作
黄庭坚
天涯也有江南信。梅破知春近。
夜阑风细得香迟。不道晓来开遍、向南枝。
玉台弄粉花应妒。飘到眉心住。
平生个里愿杯深。去国十年老尽、少年心。
全词把天边与江南、
垂老与少年、
去国十年与平生,
作了一个对比性总结,
既表现出天边见梅的喜悦,
朝花夕拾的欣慰,
又抒写不胜今昔之慨,
表现出作者心中郁结的不平与愤懑。
虞美人(春愁)
陈亮
东风荡漾轻云缕,时送萧萧雨。
水边画榭燕新归,一口香泥湿带、落花飞。
海棠糁径铺香绣,依旧成春瘦。
黄昏庭院柳啼鸦,记得那人和月、折梨花。
风雨、落花,
衔泥的燕子,
啼月的乌鸦,
给人以凄凉之感。
年华易逝,
壮志难酬。
评论